“東大首推專家教授‘新聞貢獻’榜。”4月25日,本報報道的這條新聞,被新浪、搜狐等多家大牌網站轉載。在吸引眾多眼球的同時,該新聞也引發疑問:作為一所985重點高校,為何要給專家教授“新聞貢獻”排行?是務實之舉還是浮躁之作?
  東南大學“新聞貢獻”排行榜有兩個:一個是全校58個院系及行政部門近3年新聞貢獻排行,貢獻最多的學生處有217篇次,最少的規劃院只有1篇次;一個是專家教授新聞貢獻前20名排行榜,前3名分別為曾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的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尤肖虎教授,因設計的人民日報新大樓很“另類”而受到網民調侃的建築學院周琦教授,以及在業界知名的法學院顧大松副教授,近3年他們在媒體上發聲或被報道的次數分別為52次、35次、28次。
  “推出新聞貢獻排行榜,主要是為了‘倒逼’更多專家教授積極發聲,為提升學校影響力作貢獻。”東大黨委宣傳部長毛惠西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對於此舉是否會惹來“閑話”,毛惠西頗有底氣地表示“不擔心”。
  東大黨委書記郭廣銀教授透露了“倒逼”的深層用意:東大作為一所百年名校,理應當成為各種思想觀念交匯、各類價值觀交融的前沿陣地。在錯綜複雜的態勢下,“動手”能力強的工科專家教授,如果積極發聲、多發主流聲音,就可以很好地發揮正面影響,也可以有效提高學校美譽度,為東大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積累聲譽資本。
  “大學有大樓、大師,還要有大愛、大美,新聞宣傳恰恰擔負著傳播大愛、塑造大美的責任,對此專家教授們也責無旁貸。”東大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劉波表示。
  那麼,上榜專家教授對“新聞貢獻”排行榜有何看法呢?“老實說很意外。”建築學院博士生導師周琦教授26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心情複雜地說,沒想到學校會列出這樣的排行榜。“專家教授在媒體上發聲、出鏡,對宣傳學校、學科乃至本人,確實是有好處。”周琦坦言,雖然這有可能受到同行“膚淺浮躁、不好好做學問、愛好虛榮”等等指責,但是,在社會上出現一些方方面面都很關心又“不太懂”的問題或“嘈雜”的聲音時,專家、教授還是有責任、有義務發出專業或正向的聲音,而不是明哲保身地只考慮個人的名譽是否會受損。“當然,也不能為了獲取眼球而浮躁發聲。”
  “在信息碎片化、輿情滾動、輿論衝動的當下,信奉‘只做不說、多做少說、先做後說’已不合時宜,遇到突發事件時還會很被動。”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董關鵬教授說,“所以,高校的專家學者必須改變‘不愛說’、‘不想說’的習慣,積極說、主動說、善於說,以掌握主動權、話語權,維護乃至提升高校的聲譽資本。”
  本報記者蔣廷玉  (原標題:東大教授比“新聞貢獻”深意何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w68rwmzq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