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廣東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西服年上市肉豬突破1000萬頭,成為亞洲最大的養豬公司,生豬生產總量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豬肉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
  溫氏集團養豬產業起步於1997年,當時年上市肉豬不足1萬頭。然而,在短短的16年時間里,該集團就實現了年上市肉豬突破1000萬頭及上市量位列世界第二位的目標。這一目標的實現房屋貸款不僅是溫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更是中國畜牧行業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件,這標志著溫氏集團在中國、亞洲乃至全世界養殖企業中均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標志著中國養殖業企業正朝著世界一流的水平穩步前進。
  據悉,截至2013年12月底,溫氏集團今年累計上市肉豬為1000萬頭,實現銷售值168億元,平均每天上市2.7設計裝潢624萬頭,每分鐘就有近20頭肉豬由溫氏集團提供至市場。
  1000萬頭肉豬是個什麼樣的概念?據溫氏集團的一位負責人介紹有巢氏房屋,1000萬頭肉豬可以屠宰豬肉77萬噸,按每個家庭平均一年吃掉340斤豬肉計算,可以滿足453萬個家庭的豬肉消費需求。按人均年消費38公斤計算,可滿足2062.32萬人一年的豬肉消費需求。
  據介紹,溫氏肉豬品質優良,具有體型好、瘦肉率高、肉質鮮嫩、檢驗安全等優點,得到批發商、肉聯廠、零售商以及消費者的青睞。2012年全國生豬出欄量約為6.67億頭,溫氏集團上市813.9萬頭,約占全國出欄量的1.22%。2013年,溫氏上市肉豬約1003萬頭,占2012年全國生豬出欄量的1.5%,信用貸款上升0.28%。
  溫氏集團公司自1997年開始組建養豬公司,1999年開始實施集團第一個五年發展規劃,並制定了“穩步發展養雞業,加快發展養豬業,積極探索養牛及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的戰略。集團上市肉豬由1997年的0.9萬頭,發展到16年後的今天,上市量突破了1000萬頭,每年肉豬上市數量的平均增長速度超過了30%。
  據瞭解,這1000萬頭由全國17381戶養戶採用“公司+農戶”模式生產,其中廣東省養戶占32.25%,新興地區養戶占比為3.57%,廣東省外養戶為64.18%。2012年,溫氏養豬戶累計獲得養殖效益144972萬元,戶均養殖效益8.78萬元,截至2013年11月溫氏養豬戶養殖效益累計約為147186萬元,戶均約10萬元。
  短短16年間,溫氏集團的肉豬上市量躍居世界第二位,這一嬗變的秘訣在哪裡?日前,筆者來到新興探訪該集團,試圖瞭解“年上市肉豬突破1000萬頭”的發展秘笈。
  秘笈1
  “公司+農戶”模式產生規模效應
  據溫氏集團某負責人介紹,該集團上市肉豬都採用“公司+農戶”模式生產,具體流程為:公司向養戶提供豬苗、飼料、疫苗以及技術服務等,養戶按照公司規定標準建設豬舍,並按照公司飼養管理要求,將豬養約120日,養至210-220斤,再由公司將肉豬銷售給客戶。
  據悉,溫氏於1983年開始發展規模化養雞,而溫氏“公司+農戶”合作模式則產生於上世紀的1986年。當時,附近的農民看到溫氏發展養雞業所產生的效益,在自身發家致富的迫切願望驅使下,要求勒竹雞場(溫氏集團前身)到縣城及深圳、南海等地購買飼料、雞苗的同時,代農戶購買飼料、雞苗等。溫氏集團順應當地農民的合作願望和訴求,幫助農戶購買養殖所需的各種物品,後由於市場起伏波動大,農戶的盈虧不定,為穩定附近農戶的收入,開始與當地農民合作發展養雞。後來,該集團逐步引導當地農民由傳統農業方式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被各級政府和有關專家學者總結為“溫氏模式”。
  據瞭解,農戶與公司的合作,實際上是公司將雞苗、豬苗委托給農戶代為飼養管理,在飼養管理中從公司領取的雞苗、飼料、藥物等,產權歸屬於公司所有,農戶對公司委托飼養的產品負有管理責任。農戶要實現與公司代為飼養的合作目的,應以保證金、欄舍設備和勞動力等資源作為基本條件參與到公司的產業鏈管理中來。
  在這一過程中,公司以委托飼養的方式實現與農戶合作生產,為單家獨戶的農戶走向廣闊的大市場搭建起一座橋梁。在傳統農業中,單個的農戶無力直接進入市場,但是由公司作為龍頭牽頭組織,將眾多的農戶有效組織起來聯合生產,就形成了農產品的商品化和規模化大生產。公司和農戶以利益為紐帶聯結成為有機的整體,在共同面對市場競爭當中始終處於優勢地位。同時,公司與農戶在產業鏈流程管理中明確分工,配置以規範和高效的流程管理,大大提升了傳統農業、傳統農民的專業化程度,促進了傳統農產品的專業化飼養,公司與農戶的資源優勢在合作中可以得到更大限度的發揮,產生巨大的規模效應。
  據介紹,溫氏集團的企業文化核心理念是“精誠合作,齊創美滿生活”,並充分照顧到各方合作者的利益。在溫氏高管召開的辦公會議上,如何保護養戶利益是每一次會議的常規議程,在企業利益分配當中,養戶利益排在第一位,即使企業虧損,企業也會最大限度保護養戶的合理養殖效益。
  近十多年來,養殖行業曾連續遭遇非典、禽流感等行業重大危機的衝擊。行業低迷時期,溫氏集團即使遇到整體效益虧損的情況,也要保證養雞戶每隻雞有1.3-1.5元的獲利。在當前養殖業市場行情利好之時,養雞戶的平均養殖效益更是達到2.4元/只。全體合作農戶與公司合作,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了長期穩定的增收。
  隨著該集團肉豬養殖規模的日益壯大,“公司+農戶”的生產模式在肉豬養殖中也逐漸推廣開來。2012年,集團公司的農戶合計收益為36.56億元,戶均6.69萬元,2013年合作養戶合計收益預計超過37億元。多年以來,養戶的收入與公司銷售值同步增長。
  秘笈2
  物聯網建設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年上市肉豬突破1000萬頭”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溫氏集團對新技術的探索和應用。隨著國內畜牧養殖行業的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國內畜牧養殖業的集約化、規模化程度不斷提高,涌現出一批從事養殖業的大型農業龍頭企業。但與國外同行相比較,其生產水平仍然落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電子信息化水平嚴重滯後、信息技術和機械化相互脫節。溫氏集團在國內畜牧行業中率先全面應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對整個養殖生產過程的統一監控,從而提升畜牧養殖行業精細化、自動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對促進國內畜牧養殖業的產業升級轉型具有重大意義。
  據悉,目前國內畜牧業的物聯網技術應用尚處於探索起步階段,應用領域與應用單位很少。由於目前畜牧行業的物聯網應用大部分屬於單項技術或單個系統的應用模式,難以將不同系統的信息融合成統一的監控平臺,導致無法對生產過程實施有效的集中監控。2010年,溫氏集團董事長溫鵬程隨雲浮市領導考察無錫市國家物聯網產業基地後,認為溫氏集團有能力建設好畜牧養殖物聯網,且物聯網在溫氏集團有很大的應用前景。
  在得到了工信部、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雲浮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底,溫氏集團聯合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共同編製了《雲浮市溫氏畜牧養殖物聯網總體規劃》;2011年3月14日,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中共雲浮市委、雲浮市人民政府在北京中國工程院召開了《雲浮市溫氏畜牧養殖物聯網總體規劃》專家論證會,包含多位院士在內的與會專家對溫氏集團的物聯網建設規劃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2011年9月,溫氏集團的物聯網項目被列入國家工業與信息化部的《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項目》。
  目前,溫氏集團的物聯網一期示範工程已經完成,併在實際生產中取得了良好的階段性效果。據悉,該集團目前已經建成標準化養殖小區,實現了養殖機械設備與物聯網技術的集成應用。管理人員能夠通過集中監控所有養殖欄舍的實時環境狀態,通過網絡遠程控制養殖欄舍的溫度控制和通風系統運作,精確控制自動喂料系統按照生產規程投放飼料,實現了生產過程精細化管理。目前,溫氏集團正將此項技術推廣到實施現代家庭農場計劃的合作農戶。
  可以預見的是,溫氏集團物聯網的建設將對推動該企業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併在國內畜牧養殖行業的轉型升級中發揮積極的示範作用。
  秘笈3
  嚴格把控確保上市肉食品安全
  當前,食品安全是我國民眾普遍關心的問題之一。在不斷擴大肉豬上市量的同時,溫氏集團是如何有效確保食品安全的?
  據悉,溫氏所有上市肉雞、肉豬都是從合作養戶中回收,合作養戶也只是飼養溫氏產品。畜禽上市前,各生產單位按上市質量標準核查生產過程控制情況,並按一定比例進行抽檢,各項標準全部合格方可批准上市。集團總部制定檢驗流程,定期或不定期對生產環節和上市前關鍵項目如違禁藥物、抗體水平等系列指標進行全檢和抽檢,監督生產單位各項質量標準的執行情況,確保上市產品食品安全。
  在藥品環節,溫氏統一招標採購,藥品供應商均需經過嚴格的檢查和資格審核。所採購的全部藥品均來自實力強、信用好、質量可靠的GMP認證企業。同時,每個藥物供應商均要與公司簽訂質量安全承諾書,從管理上將違禁藥物或非GMP廠的產品控制在集團養殖生產線之外。為實現企業標準化管理、農產品規範化生產的目標,農戶必須領用公司提供的商品苗、使用公司提供的專業飼料和藥物等物料,充分保證雞、豬產品的質量和品質穩定。
  據瞭解,合作養戶與溫氏公司合作的時候,需要簽訂委托養殖合同。合同規定:按照公司的免疫程序進行免疫,未經公司同意,不得使用其他飼料、疫苗及藥物;嚴禁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藥品,對國家限制使用的藥品要按規定使用,不得使用激素對產品進行催肥。同時還規定合作養戶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好畜禽飼養日記表,接受公司技術管理員的定期檢查、不能將公司以外的畜禽摻入公司委托的畜禽中混合飼養等。如違反規定,則受到處罰甚至終止合作關係。
  目前,溫氏屬下有相塘肉雞場、東成種雞場、新朗種豬場、鼎湖奶牛場等幾十生產場先後在2010-2012年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級標準化示範場。溫氏集團及屬下食品加工企業連續數年被食品工業協會授予《全國食品安全示範單位》,《廣東省食品生產誠信示範單位》。
  秘笈4
  完善環保體系從源頭減少污染
  隨著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人們對環境保護、生態保護的意識日漸提高。長期以來,溫氏集團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並由此建立了嚴格而完善的環保工作體系,通過建立責任明確、層次分明的環保管理體系,溫氏集團的環保管理得到進一步規範,所屬各單位環保設施的建設、運行、維護等工作基本實現了標準化、制度化管理,有效杜絕了畜禽場因方法不科學、管理不到位等引發的環保設施建設不到位、運行效果不理想等問題的發生,確保了畜禽場的廢棄物得到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污水排放達到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據悉,溫氏集團制定了自上而下的環保體系,在各類項目開工前必須審查項目環保配套資金落實情況以及環保手續辦理情況,環保手續不齊、環保資金未落實的堅決不予開工。截至2012年底,溫氏集團在廣東省內用於環保設施的投資已達7.35億元(不含養戶配套補貼資金),占集團固定資產投資的8%,截至目前,2013年環保投資為2.1億元,占集團固定資產投資的10%,遠超行業平均水平。通過加大環保投入力度,引進先進的環保處理工藝,應用先進的環保設備與裝置,該集團致力於從源頭和生產過程加大環保治理。目前,該集團不僅對環保設施的建設提供相應的技術工藝指導,對投資額度也制訂了相應的標準。
  為從源頭減少污染排放,溫氏集團通過科學配料、使用無公害綠色添加劑和應用高新技術改善飼料品質及物理形態(如微生物處理技術、飼料顆粒化、飼料熱噴技術)等措施,著力提高畜禽飼料的利用率,尤其是氮、磷的利用率,同時降低畜禽排泄物中氮、磷的含量及臭氣的排放。
  與此同時,溫氏集團不斷致力於環保技術的研發。溫氏研究院與中科院、華南農業大學、中山大學等建立了科研合作關係,依托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人才和信息優勢,著力提高環保治理的科技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集團還引進和培養了一批學歷層次高、環境治理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這批人員已成為公司開展環保技術研發的生力軍。
  養殖環境控制與養殖廢棄物的處理還給溫氏集團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產業,集團下屬二級公司潤田有機肥廠、南牧設備廠不僅為集團養殖業環境保護、舍內環境控制、產業化、裝備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其自身也不斷發展壯大。
  此外,公司對合作養戶在環保方面提出要求,必須合理選址,推廣乾清糞,減少用水量;必須實行雨污分流,雨污分離,乾濕分離;因地制宜建設環保設施,最大限度地實現養殖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和綜合利用。在養雞戶方面,大部分肉雞養戶糞便乾清後外賣生產有機肥;新興縣內部分肉雞養戶糞便由潤田公司收購生產有機肥;在雞糞外賣難度大的區域通過降解床處理雞糞。
  養豬戶則普遍推廣乾清糞模式,在病死豬方面採用化屍池,臭氣採用綠化帶隔離、配套沼氣池、堆糞棚以及舍外降解床,豬糞經降解後可作為有機肥,與沼氣沉渣一同用於農業。另外,溫氏合作養戶普遍配套了果園、林地,既可減輕環保壓力,也可提升飼養的綜合效益。
  結語
  迴首溫氏集團的發展歷程,從1983年創業至今,溫氏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在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分公司,成為我國最大的肉雞、肉豬生產和供應基地。作為首批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溫氏集團成功探索出一個適應農村發展現狀及企業發展需求的“溫氏模式”。以“公司+農戶”發展模式為基礎,以產供銷一條龍、科工貿一體化、產學研緊密結合為配套,與“精誠合作,齊創美滿生活”的核心企業文化理念有機結合,不僅帶動了一方農戶致富,同時也實現了公司巨大的社會價值。
  專題撰文:範琛 趙威 晏培華 成國新
  編輯統籌:楊和平  (原標題:解碼溫氏集團養豬產業秘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w68rwmzq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